笔趣阁 > 我真不想当皇帝(成功执子) > 第十五章 账房

第十五章 账房


许昌,官府粥棚。

人头攒动,顷刻间消灭上千口大锅粥食,不用菜,热腾腾的往嘴里一倒,五脏六肺才归位。这是饿急了的灾民,城内三十万,城外还在涌入,王大管家边施粥边落泪。

灾民太多了,即使战无双力大无穷,也抢不过这么多人,可不抢又不行,五十三名孩子等着啦。

“川哥,咋办啊”,战无双恼火地砸着胸脯。

孩子们也都巴巴地望着杨玉川,饿了两天了,再不进点食,会死人的。杨玉川很惭愧,他是老大还是特警,竟然喂不了五十三张嘴。

“无,无双,有东西可当没”。

“还当啊”,战无双摸摸裸露的胳膊腿,心里一阵恓惶,再当就剩内裤了。

杨玉川一阵茫然,甚至想过将孩子们送往慈幼坊,又觉得不妥,大灾之年必出恶人,“易子而食”都发生过,这些孤儿还不得被人欺负死。

怎么办呢?举目无亲的。

杨玉川再次无力感,双眼迷蒙扫过粥棚。

咦!

杨玉川突然发现一件妙事,每口大锅前站着两个衙役,正举着毛笔画着什么。奇怪,衙役不维持秩序,却跑来粥棚做出纳,赚外快么?

想到赚外快,杨玉川给自己来了一耳光,在现代为挣戒指钱,帮着房地产老板算过几次账…。

吩咐战无双稳住孩子,杨玉川整理一下着装,自我感觉气质地走向粥锅。

“大人,需要人手吗”,标准的寻聘言语。

“去去去,别打扰老子”,一位衙役头都没抬,嘴里嘀嘀咕咕的,“三十二加二十九人,等于多少来着”。

“六十一啊”,杨玉川直截了当。

“是吗,我怎么觉得是五十九,不对,该是五十二”,衙役脑子有点乱。

杨玉川不由乐了,这么赈灾,官府得亏很多钱。

另一位衙役也在计算,兴许算出来了,与杨玉川结果一样,不由客气问道:“兄台,你做过账房吗”。

“还行”,杨玉川答非所问,不过意思很清楚。

听说杨玉川当过账房,两衙役端正姿态,礼仪做得十足。在阳朝账房社会地位很高,文凭至少是秀才。

“先生,我东家正招录人才…”。

“东家?”

杨玉川有些困惑,衙役不就是警察吗,怎么有个东家,难道这个世界的警察是私人开的。

两衙役慌忙解释,还别说阳朝衙役真是私人的,也不完全是,凡有点势力的家族,都会安插几个家臣进去,一来与官府搞好关系,二来保护生意不被他人搅合。

两人东家姓王,叫王魁,据说是许昌首富,有名的大善人。顾素素建议朝廷设粥棚于此,王魁得到消息,立即自告奋勇揽过来,朝廷自然乐意,被抽的五百名基层官员也感激王家,胡人虎狼之辈,身为京官谁愿意去送死。

招募杨玉川,王大管家亲自出的面,连续三道数学难题,杨玉川对答如流。王大管家当场拍板,着升杨玉川为“三账房”,月俸五十两银子。

杨玉川爽快地应承,孩子正饿着啦,容不得他挑肥拣瘦。战无双也找到工作,搬搬粮食、添个茶什么的。

有了栖身之地,孩子们不再遭罪,杨玉川租了几间房子,又请一个老妈子照顾,一切都圆满。

特警当账房,的确是奇遇。杨玉川虽觉好笑倒也坦然,为人民服务搁那个岗位都一样,不过上班第一天,他就办成一件大事。

“大人,这边请”,是东家王魁,正陪着知府谢明道视察灾情。

“王善人请”,谢明道故作谦虚地回礼。

今日两人为了同一个目的,灾民的处置。

许昌原人口不过二十万,一下子多了三十万灾民,粮草供给且不说,管理就是个大问题。灾民都是外乡人,一时融入不了当地,五十几万百姓搅在一起,极易出乱子。

两人想过以工代赈,可工什么呀。

修河道?许昌没河道。

修路?没必要,路宽着啦。

许昌是古城,曾是曹魏的首都,其战略位置不是一般城池可比,杨玉川早年在此出过差,知道点底细。要不劝劝两老头,将它打造成最新工业重镇,若是能成,自个儿也在里头投点资,趁机发个财什么的。

“大人、东家,小的有礼了”,杨玉川学着古人的口吻,酸不溜秋的自己都反胃。

“哦”,谢明道第一眼有些愣神,见他怪模怪样的发型(被雷击过头发有点卷),又摇头否定。

“杨小可,你有什么高见”,王魁知道杨玉川是新聘的账房,听说有点道行。

“大人、东家,灾民虽多不是问题”,杨玉川故意停顿一下,他想看看两老头的反应。

果然,谢明道来兴趣了,“说来听听”。

王魁也给了一个鼓励的眼神。

“是这样,咱许昌地大物博、人杰地灵”,杨玉川先抛出两顶高帽子,两老头不自觉挺直了腰杆。

“小的听闻此地盛产煤炭、盐矿、铁矿,要是大人、东家眼光远点,不是,大人、东家建几个厂子,当下灾民就是最好的劳力。不过盐铁牵涉国策,小的不敢妄言”。

短短几句信息量极大,谢明道、王魁面面相觑,三种矿床他们当然清楚,只是从来没往这方面想。眼下的确是好时机,灾民是现成的,朝廷也在敦促安置。不过盐、铁很棘手,历朝历代都是朝廷经营,哥俩插不进去手啊。

趁热打铁,就不信两老头不上钩。

杨玉川参加过几次市人大会议的安保工作,对政府工作报告略知一二,酝酿几分,故作高深道:“大人、东家,盐、铁当然朝廷来运作,可粮、布、茶、药材没说不让民间运作啊,厂子多了人就多了,总得住房子不是。河道必须有,最好弄个大水库,这次瘟疫横行大多与喝了不干净的水有关,有了干净的水,咱们建些酒肆、旅店,弄些青楼,不是,弄些茶楼,顾客来了有个去处不是…”。

杨玉川噼里啪啦一顿忽悠,他都想好了,自个儿从香皂、药材开始,高度酒可以弄点,烟花就算了,阳朝挺穷的,没几个愿意消费。

好一个政务奇才!

谢明道越听越震惊,这是要将京都最肥缺的官僚机构搬过来呀。乖乖,有这些官员垫底,许昌想不发达都难。马上写奏本,除了盐、铁厂子,最好建几个兵器库,不,建几个避暑庄,皇上、太后绝对会喜欢。

王魁本来是兴奋的,一想到用钱心里没底了。朝廷那帮孙子一过来,王家还有得剩吗。

“大人,兹事体大,要考虑清楚了”。

谢明道心知肚明,反过来劝道:“王善人,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本官绝对支持的,杨小可不说了吗,眼光要放远一点,你王家不缺这点钱”。

“大人,不瞒你说,王家真缺钱”。

“骗谁啦,这粥棚可不是本官建的”。

“大人,你不能不认账啊,咱俩说好…”。

原来粥棚有内幕,杨玉川饶有兴趣地听着,看来自己肤浅了,这世界还是有“肥羊”的。

官大一级压死人,王魁终究被谢明道说服。能怎么着,为了王家,为了后代子孙,大不了当被狼咬了呗。

天杀的贪官!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19076883/550542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