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风云史(小谢哥哥) > 第87章大明武将的孤独(5)

第87章大明武将的孤独(5)


卞为鸾接着总结道:“武将令人同情的遭际,带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其根源在于社会现实,尤其体现在文官和武将的关系。

        概括说来,我们的文官认为,如果事情‘弄’到动用武力,对他们来说就是失败的象征。他们具有一种牢不可破的观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把力量作为权威,力量其实就是一种权威。对于任何利益,应当加以压抑而不是提倡。至于天灾足以引起战争,则是无知妄说,这不过是小人犯上作‘乱’摆了。

        对武将来说,气质与文官截然不同,需要准确的选择和迅速下决心的能力,必要情况之下,得把全军的生命视为筹码孤注一掷,决一胜负。这与文官中庸的为人处世原则格格不入,武将在战场的汗马功劳,也不过是血气之勇,即使克敌制胜,也不过是暂时成功而已,远远不如十年寒窗苦读。

        这种风气还使军人退伍以后不能得到正常的社会地位,社会上就增加负担,因为他在军队里所养成的习惯、学到的技术和与整个社会不同的气质,难于再度适应社会生活。

        军官退伍问题就会更严重。我所知道在别的国家里,军官是令人尊敬的,如果退伍后担任民政职务,他的管理经验也能保证他胜任。然而在大明,事情适得其反,军官所养成的严格、‘精’确和果断的气质,竟毫无用武之地,文官和百姓们所重视的是和蔼的外表、华丽的文章、口若悬河的辩才以及上下左右前后圆通的拉关系。总而言之,和军人具备的一切恰恰相反。

        这种观念使文官不仅在‘精’神上对武将加以轻视,在战争中,如果武将当机立断,那是贪功轻进,好勇嗜杀;要是按兵不动,等待有利的战机,那又是畏敌如虎,纵敌养寇。士兵抢劫百姓,武将自然要受到处分,然而背景却是军饷长期拖欠,军饷由文官控制,然而一旦东窗事发,他们却可以毫不承担责任而由武将和士兵负责百分之一百的责任。

        我朝中期以来,文官的社会地位上升到历史上的最高点;换句话说,也就是武官的社会地位下降到历史上的最低点。一旦如此,武将即使出生人死,屡建不朽功业,其社会影响,也抵不上一篇‘精’彩的文章,甚至是一句令人叹为观止的诗词。社会既然如此,大家自然去写文章造诗词,至于提着脑袋去拼命搏杀,就‘交’给别人去完成这吃力不讨好甚至还要丢命的干活吧,人人都这么想,事情就变得不可改变,这种制度和风气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我朝军事败坏的程度令人震惊。

        军官的考试又重在刀枪弓马的是否娴熟,由文官主持的笔试,其要求不过是粗通文字而从未涉及军事理论,以儒家经典思想为主要原则。用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武将,几乎很少有人具备运筹帷幄的谋略,其实这也正是文官集团所预期的目的,武将既然大多属于匹夫之勇,当然就有必要任用文官作为总督巡抚,让他们来指挥各级武将。在总督巡抚之下还有分巡道或兵备道还有海防道的,他们名为监察,实则握有调度攻防的大权,比起最高级的武将权力还要大许多。在军政方面,人事的任免以及后勤补给、‘交’通管制各项也统统由文官主持,有时文官还会负责练兵事物。

        在文官看来,一个将领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勇敢粗豪而不在于其它。如外号刘大刀的刘綎,重120斤的镔铁大刀,无疑是夸大了的描写,杜疯子杜松更为粗莽,作战时身先士卒,一旦战败,就毁坏自己的武器铠甲,而且三番几次声称要自杀或落发为僧,哪里有大将的风度?

        这种军事体制的设计,显而易见,其重点不在于对付强敌的入侵,更不打算全面进攻敌人。我朝的军队是一支全能‘性’的军队,主要任务是面对内部的叛逆而非外部的强敌,具体地说,就是镇压内地农民和边区的少数民族。因为人口过剩、灾害频发、无地农民的流离失所、官吏的苛刻暴虐,都可以迫使暴动随时发生。

        至于在一个以文人治国的农业国家之内,谁想要极端强调军事效率,提倡军事改革,而导致军官和文官的并驾齐驱,哪怕他能举出无数动听动人动心的理由,在事实上也是绝对办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戚继光个人的意向如何,他所组织的新军就不可能不带上个人的‘色’彩,所以人们就恰如其分地称之为戚家军。值得注意的是,这支新军在建立30年之后,仍然还是戚继光的个人部队。

        这自然又和文官集团的原则大相径庭,戚继光的做法已在事实上打破了平衡,既然如此,他就必须付出代价。因此在文官们的心目中,戚继光的军队不是国家的盾牌而是朝廷的威胁,加之他又和首辅张居正关系极为密切,所以必须对他作严厉的弹劾。

        以上这些判断,归根到底,利益的冲突而已,文官需要强力压制武官,保证自己集团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在道德上,害怕强力武将祸害国家也是一种考虑。

        我就概括一下三人,戚继光是最现实的将军,所于取得最伟大的成就。俞大猷是最理想的将军,文官巴不得个个武将都是俞大猷,需要指出的是俞大猷提出来的建议,仅仅是军事上的,并没有指点江山侵犯文官权利的意思。李成梁则是一位无法评说的将军,三人中无疑是争议最大的,诸位可以对照社会现实,将辽事责任全部推给李成梁,显然是不公平的。

        我们就要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我并不打算效仿那一位将军,必要时,我们就要效仿其中的任何一位将军,这要取决于现实需要。目前,既然皇帝的大‘腿’自动让我们抱,就没有投靠那一派文官的必要,需要提请诸位注意的是,我们不能啃皇帝的大‘腿’,否则后果很严重!”

        这一晚,卞为鸾好不容易说服了盖辽军的军官们接受自己的主张!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25965/59192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