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风云史(小谢哥哥) > 第21章不了了之的会战(6)

第21章不了了之的会战(6)


其实在卞为鸾眼中,三百斤的火炮只能算是小型野战火炮,六百斤的算是中小型的,一千斤的算是中型的,要是一千五百斤的才算是大型的。以城战和海战的目光看,即使是大型的野战火炮也是小型的,只是目前兵器司只能制造六百斤的火炮。

        二十五日黄昏,由于炮口大大高于建奴进攻的地面,进行三发火炮试‘射’,然后进行三发火枪试‘射’。火炮试‘射’的效果,让其他明军感到一个心安下不少。

        晚上,李如桢、卞为鸾、贺世贤三人主持召开军事会议,首先首先说明铁岭战况后。

        “我决定在这里迎战奴尔哈赤,战场情况如下。东西宽半里多,足以容纳十二个野战步兵阵布阵,南北长约三里,战场中间散布少数的树木,东西南北四周全是茂密的树林。这里中间只有几十户百姓,南北各一个村庄,往北再过两里才有一个村庄,经过三个村庄,往北十五里是蒲河,往南四里半也有一个村庄,驿道从中央穿过,驿道两旁除了农田,全是树林,是理想的阻击战场。地形除了南部两侧树林边是上坡地外,山坡有一百来尺高,其余地形平坦。”

        “将军,这里倒是个好战场,建奴即使有五万大军也不能从正面展开兵力,最多也是三五千人,两翼与背后受到树林的保护。我军可以充分施展火炮的威力,我赞成在此地阻击建奴大军。”炮兵营长汴孔嘉首先发表意见。

        “将军,我担心的是辽东经略杨镐大人,目前没有杨大人的动向消息,一旦其决定撤回沈阳城,我军能不听从他的军令?”谢富坤说出疑虑。

        “在这里防御是最好的选择,撤回沈阳城,城墙周长不到十里,是这里的近二十倍,因此可以集中火力和兵力。撤回沈阳城的话,即使收拢溃兵,加上我军,最多不超过三万五千人,守住沈阳,没有问题。但是我观沈阳的火炮也不及我军的一成,当然其有我军从不使用的几十斤的小火炮数量众多,因此火力及兵力密度仍远远不及。

        另一个考虑是建奴如果不采取攻城作战,而是大肆劫掠周边地区,就可以迫使我军野战,以沈阳地区的驻军战力而言,说实话,战胜建奴我连一半的把握都没有。最为严重的后果是一旦建奴越过沈阳,直‘逼’辽阳,大家都清楚,我军的机动‘性’远不如建奴,辽阳只有老弱兵和新兵,辽阳会比沈阳更加凶险。辽沈一失,辽南四卫没有多少兵力,只怕也保不住。

        因此,此战关系大半个辽东的安危,上百万百姓的安危,无论杨镐是否批准,只要建奴大军南下,我军必须在此地一战,而且还不能失败。请诸君努力!”

        诸位军官听了卞为鸾的分析,不知不觉已经心惊胆寒。

        “将军,周围全是树林,那建奴会不会采取火攻?”严茂荣(原第二参谋卞名宗)和卞李剑华(原第三参谋卞少根)几乎同时道。

        “应该不会,此时风向北吹,如果建奴采用火攻,只会攻向自己,同时一旦大火点燃,难以控制,天才知道能烧多久,建奴进攻辽沈的梦想也就破灭。”

        最后,卞为鸾向两人详细解释完局势和判断后,李如桢很同意在此地阻击可能南下的后金大军,贺世贤倒是希望出击,跟后金军打一仗,无奈自己本部的兵力不足,只能同意。

        会后,卞为鸾单独向李如桢与贺世贤抛出自己的具体布置。

        “第一道阵地,布置十四个步兵阵三千二百余兵力,全体火枪兵八百四十名‘抽’出来,由李大人的八百家丁与贺总兵的六百家丁及其余全军‘精’选出八百四十名长枪手补充火枪兵的位置,再选出八百名长枪手和七百名杀手作为第一道阵地的预备队,随时补充。第二道阵地由八百四十名火枪兵,先前选出的四百名长枪手和三百五十名杀手,八十‘门’弗朗机火炮组成。第三道阵地有野战军预备队的五百四十名火枪兵,全军挑选的三百名火枪兵,剩余的四百名长枪手和三百五十名杀手,四十四‘门’火炮组成。盖辽军后勤兵负责这三道阵地的后勤支援和守卫营地的物资。营地四周需要防止建奴从树林中冲出来袭击,需要布置一个营三千的兵力,再加上剩余的李大人的中军与贺总兵的‘精’选步兵。冲破这层防御的则有盖辽军骑兵负责消灭。其余的军队在小山坡上观战。这是第一道作战计划,对付建奴主攻阵地。

        第二道作战计划与前面方案比较,只需要再增加一个营三千兵力布置在营地四周。李大人以为如何?”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25965/59193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