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风云史(小谢哥哥) > 第17章:钦差大臣黄宗羲

第17章:钦差大臣黄宗羲


收获也是不小的,从查获的密室中搜出了近十万两白银,朝鲜钱庄的银票甚至是鸾秀银司发行的红币、绿币一万两,还有一些珍宝、古玩、‘药’材等等。

        一回到营地,汴孔嘉就命令谢伟杰组织人抓紧时间对宋象贤一伙人进行审问,并派专人重兵看守,同时对外宣称宋象贤是盗匪头目,并对外展示了相关证据。

        汴孔嘉将缴获的大量金钱收归国有,并拿出一部分奖励军队,其中建业营每个士兵奖励2两,其他各营每人奖励1两,同时也给了谢伟杰率领的参谋部一定的奖励。

        那些俘虏的‘私’兵因为大部分来自本地贫苦人家,经过教育后,移‘交’开城的朝鲜政fu。

        在参谋部的各种方法伺候下,宋象贤很快‘交’代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他原是一名小地主,在第一次朝鲜战争时,投靠了奴尔哈赤,被奴尔哈赤相中之后,给了他一笔经费,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大地主和间谍,肩负起为后金收集朝鲜情报信息的重任,后来,新华国建立,从后金那里获得了更多的经费,朝鲜对地方尤其是边缘地区和山区的控制大为减弱之后,通过各种关系又各种非到势力挂上了钩,从此成为一名间谍加强盗,他自己逐渐组织收罗了一帮人,利用便利的地理位置,不断化装洗劫来往的商队。

        就在新华银行刚刚挂牌成立,卞为鸾接到了朝廷钦差大臣,崇祯为了进一步监督卞为鸾,特派年仅三旬的黄宗羲为钦差大臣,来到边东城,一面嘉奖卞为鸾,正式下诏封卞为鸾为公爵,这事已经定下了小半年了,只是等到今日立功之时圣旨才到,一面驻扎在边东城以便监督卞为鸾。

        卞为鸾也不禁吃了一惊,这到不是说他没想到朝廷会对自己进行嘉奖,立了这样大的功劳,怎么样也要给点鼓励鼓励吧,但这次使臣的人选:黄宗羲让卞为鸾有些意外。

        黄宗羲的大名,卞为鸾虽然不甚了解但当然是知道其大名鼎鼎的,中国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与王夫之、顾炎武并称为明末三大宗师级别的思想家,好象有点民主思想的味道,这对于帝国传统思想有些异类。

        不过卞为鸾现在知道,黄宗羲是不折不扣的东林党人,当然崇祯上台以后,没有那个人敢洋洋得意的宣传自己是东林党,因为崇祯一听到党字,管你东林党还是西竹党,那个与党字沾边的人不管是一人之下还是没人之上,立马要滚蛋回家的,别想着进入权力的核心层,要是崇祯认为那一人是在结党,也会明天就下台,当今的年代,朝廷重臣那个没有敌人,不会遭到弹劾,没有一个嘛。

        不过此时,卞为鸾没有听到过黄宗義有任何异类思想的言论,其实,黄宗義的思想形成于明亡之后,现在黄宗義的思想表现和其他东林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视野狭碍,思想顽固,观念偏‘激’,但却偏偏又自以为清高道徳,自以为事,眼高手低,不仅没有为朝廷做多少实质有用的工作,而且只顾内斗,不顾大局,使明朝的力量在内耗中不断削弱。

        而在这方面,黄宗羲也可以算是东林党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甚致可以说历史上的明朝和其后的南明朝廷的丧命,包括黄宗羲在内的东林党也有不可推缷的责任。从儒家理学的经典理论来看,东林党无疑是正派人物,只可惜他们的道德‘药’方已经解救不了帝国的危机。

        而且在此时和明亡之后,明末清初的学者也在反思东林党的行为,黄宗羲依然全力在为东林党辩护,他的观点是东林党都是正人君子,凡事与东林党作对,或意见不同,就是‘奸’佞小人。而后世的学者往往出自对黄宗羲在学术思想上成就的尊重之情,只好对黄宗羲在这段时期的表现和政治观点避而不谈,只好看见了也当作不存在。

        不过尽管历史上的黄宗羲在政治上的表现差强人意,甚致可以说是十分拙劣,但不否认,黄宗羲在思想、学术上的成就,确实达到中国古代人的最高境界,被称为一代宗师绝对一点也不过份。

        毕竟是人无完人,一个优秀的思想未必就是一个高明的政治家。这种现像也并不少见,尤其对于道德与社会的联系脱离了现实的年代,在政治领域中,思想家那里会是政治家或政客的对手呢?

        黄宗羲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在中国古代,敢于骂皇帝不多,明朝却是个例外,以骂皇帝为荣,以拍皇帝马屁为耻,骂皇帝成为整个文官集团的主流共识,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仅仅存在于明朝,不过他们仅仅是骂个体而已。

        而黄宗羲的最大成就就在于,他并非把予头对准历史上的某一位皇帝,而是从民本的立场来抨击整个君主制度。有人认为黄宗羲的思想仍属治权在君,并没有到达近代民主思想的标准,也有人认为黄宗羲的思想是近代民主思想,在民权理论上还超越了法国的卢梭。

        但无论是那一点,在中国己经维持了三千多年的君主制度社会中,能够提出这样的观点来,也是极其难能可贵的,而儒家的民本主义显然差了一大截,它是为君主服务的,置于君权天授之下。

        卞为鸾在京师的时候,和黄宗羲到是见过一面,但两人并没有什么‘交’流,卞为鸾自己也不知道谁是谁,黄宗羲的意识也只把卞为鸾当做非同一般的武将存在,而卞为鸾也不想和京师的任何文官武将勋贵拉上关系,从未主动去拜访别人,只接受别人的登‘门’拜访。

        卞为鸾两次上报到京师的第三次朝鲜战争的捷报,给朝廷造成了不小麻烦,因为现在朝廷中,无论是东林党人还是非东林党人,好像东林党喜欢把阉党的帽子给对手戴着,最好稳一点,都己经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决意要保持朝鲜王国的完整。

        因此以首辅韩广为首的东林党官员但心卞为鸾的行动会导致最终吞并朝鲜,建议朝廷拒绝朝鲜协议,干涉一下表面立场。而温体仁周延儒却认为隶属朝廷的一个小小的藩国在朝鲜取得的胜利,可以让皇太极一伙人认识到天朝上国还是有相当的实力,不可轻易战胜,对朝廷是有帮助的,主张不要干涉朝鲜协议,何况协议中的名义都是朝鲜藩国宣仁道的名字,也没有裂朝鲜人的国土。

        虽然两派的观点各异,但不管怎么说,新华军毕竞是取得胜利,当然应该给予嘉奖。不过卞为鸾的升级换代后的爵位己经到了巅峰,以后有什么功劳就只赏赐,不加级,但对在战场的几员新华军主将都给予加官。

        汴孔嘉现在己经是总兵大人,加授有名无实的辽东都指挥使和左都督,十一位副总兵,十三位参将,加授辽东都指挥同知、卫指挥使等等,至于钱,不值一提。

        黄宗羲就是被派来宣布朝廷的封赏。当然黄宗義还有一个使命,就是劝卞为鸾悠着一点,別干得太过火了,万一真把朝廷给惹急了,那就不好办了。

        无论如何,在表面上,卞为鸾对朝廷还是表现得相当尊敬,虽然朝廷的手太长了,单单管到自己的国家,其他藩国就没有这番遭遇。黄宗羲的官职并不高,但是朝廷的钦差大臣,而且又是后世的著名人物,因此卞为鸾也对黄宗羲做了十分隆重的欢迎,就当是天朝上国的大使吧,带着五院高级官员在边东城码头迎接。

        双方见面之后,卞为鸾也主动上前施礼,也不管认不认识,当作是老朋友,笑道:“南雷,一别近三个月了,别来无恙吗?”

        黄宗羲在年轻时号南雷,晚年换了马甲号叫梨洲,因此卞为鸾也这样称呼他,以显得对他尊敬。

        见卞为鸾的态度客气,黄宗羲也不能据敖,他对卞为鸾虽然不怎么待见,但也清楚现在朝廷和崇祯皇帝都要仰仗多多,而卞为鸾从一定意义上说,还可以算是东林党的盟友,因此拱手施礼,道:“卞军‘门’,久违了。”因为卞为鸾是以武将出任武经略,因此按惯例可以被尊称为军‘门’。

        两人都客气了一番,然后卞为鸾又向黄宗羲介绍了各大要员。

        卞为鸾把黄宗羲迎进边东城,在公爵院歇着,黄宗羲首先宣读了朝廷对卞为鸾的嘉奖诏书,以及对有关人员的升职欶令。而卞为鸾等人也装模样向北方方向遥拜,表示对崇祯皇帝和朝廷的谢意。而黄宗羲也说了一些免励鼓舞的话,气氛也十分和谐。随后谢富坤等官员也都一一告退,只留下了黄宗羲和卞为鸾两个人。

        黄宗羲这才道:“卞军‘门’,你可知道,朝廷己经对你在朝鲜的所作所为大为不满,部分官员要求你再次进京觐见皇上。”

        卞为鸾点了点头道:“这样的事情,我当然知道,难到说朝廷是怕我在朝鲜的胜利,会导致吞并朝鲜,影响朝廷的威严了吗?”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25965/591950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