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风云史(小谢哥哥) > 第49章:海禁

第49章:海禁


“微臣听训。。  更新好快。”卞为鸾看了大半年天的口水仗,正看的入‘迷’之时却没了**部分,心想这大臣们会不会像台湾的议会议员打架呢?醒悟过来后赶紧行礼道。

        “卞爱卿赞同哪一方的看法?”崇祯皇帝面无表情问道。

        “微臣赞同开海禁。”顿一顿,卞为鸾俯首道:“不过微臣认为君子小人两派的看法都很有道理,只是微臣不明白,朝廷的大臣难道除了君子和小人之外,难道就没有第三种人?这……”

        参加廷议的诸京官心想:“这小子,耍滑头耍到廷议上来了,汗!”

        谁知卞为鸾又道:“微臣以为,这件事好像跟祖宗之法撤不上关系,与圣人的道德就更撤不上关系,用不着争论,只需要开海禁就是。”

        听他这意思,众大臣都明白了是站在小人一边了,崇祯皇帝见卞为鸾如此说话,果然是名不虚传,离经叛道,胆敢当众否认全部人的争论,不锐道:“有什么话,不妨直说。”

        卞为鸾对众大臣们拱手道:“下官的意思是,其实这件事,既不违反祖制,也不违反道德,更不会产生费用,致以引来海民与倭寇红夷的勾结,更是无稽之谈,实在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任谁都知道该如何选择的。”

        卞为鸾这话中带刺,分明是在与钱龙锡唱反调,钱龙锡自然不爽至极,钱龙锡撕破面皮道:“卞大人,片板不下海是太祖皇帝的祖制,倭寇之祸是史实,难道你不知道么?”

        “下官知道。”卞为鸾侃侃而谈:“下官查阅史料,见太祖爷关于禁海的谕令有六道,洪武四年,禁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十四年,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十七年派信国公汤和巡视浙闽,禁民入海捕鱼。二十三年,诏户部严‘交’通外番之禁。中国金银、铜钱、火‘药’、兵器等物不许出番。二十七年,有‘私’下诸番互市悉治重法。洪武三十年,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太祖的祖训,在场的诸位都比你熟!”钱龙锡不悦道:“从头到尾都是禁字,难道你自己没听出来么?”

        “是禁不错。”卞为鸾不慌不忙:“但睿智如钱阁老难道没有听出其中的变化来?”

        “什么变化?”钱龙锡道:“我没听出来!”

        卞为鸾笑道:“哦,钱阁老没有感觉到,下官却是认为人民认为的禁令是在不断放宽的?而且禁令并不是完全禁海,所谓的海禁,下官认为完全是无稽之谈。

        所谓片板不下海是洪武四年第一道谕旨的通俗说法,禁民‘私’自出海,下官认为很显然,假如皇上容许,那就不是‘私’自出海,而是合法出海。

        第二道禁令是禁民‘私’通海外诸国,下官认为就是民已经可以自由自在出海,但是不能‘私’通海外诸国。

        第三道禁令是禁民入海捕鱼,下官认为就是民还是可以自由自在出海,但是不能捕鱼,其它的都可以干,‘私’通海外诸国也可以,贸易就更是合法无疑。

        第四道禁令是严‘交’通外番之禁,中国金银、铜钱、火‘药’、兵器等物不许出番。严,严啊严,严不禁字,我想钱阁老应该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第五道禁令是‘私’下诸番互市悉治重法,就是诸番到了中国,不许民间与其贸易,除了这个其它都是合法的,完全没有提到禁海,这也与海禁无关。

        第六道禁令是申禁人民不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这道也不如第一道禁令严格,擅出海,下官认为只要皇上批准,那就不是擅了。

        所以,下官认为,太祖爷的六道禁令说得十分清楚,从未提起祖孙后代绝对不许这几个字,反而授权皇上可以批准,那就不在禁令的范围之内,因此,只要皇上开个金口,一切都是合法的。”

        “大胆!你敢质太祖爷?”钱龙锡须发皆张道:“皇上,臣请金甲卫士,锤死这个公开污蔑太祖祖训的‘奸’臣!”

        卞为鸾面无惧‘色’笑道:“钱阁老,下官那一点是在污蔑太祖祖训,反而,下官是在用心钻研体会太祖爷的圣意,以免钱阁老总是拿着自以为是的祖训来‘蒙’骗皇上,下欺万万子民!”

        钱龙锡都骂他是‘奸’臣了,便是彻底撕破脸,卞为鸾岂能再跟他客气?至少也要来个上‘蒙’下欺。

        大殿中火‘药’味正浓,所有人的目光都下意识望向龙椅,大殿里死一般的沉寂。

        终于,崇祯皇帝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见皇帝站定,内阁首辅韩爌便带头山呼:“臣等恭祝皇上……”

        “万岁!万岁!万万岁!”所有人都跟着磕头。

        崇祯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扫一眼卞为鸾和钱龙锡道:“都起来吧,钱龙锡卞为鸾,接着把架吵完吧,让朕听听是哪一方有理。”

        钱龙锡正在发呆,卞为鸾已经抢先道:“太祖皇帝驱逐鞑虏,肇始皇明,其见识之高远,乃我们这些臣子不敢质,也无需质疑。”

        “你两面三刀!”钱龙锡怒道。

        “卞部堂,有人说红夷人来到中国只是为了通商,如果红夷人只是要求正常的通商,为何每次都开着军舰到来?而且还是几艘军舰的舰队,摆出了强大的武力架势?”内阁首辅韩爌此时才出来问话。

        问得好,其实这就是明朝官员最担心的问题,遭受外敌入侵,事实也是如此,西洋人首先来的都是战舰,而且他们在全球范围内也是这样干的,假如对方弱小,就来个殖民,反之就要求自由贸易。

        欧洲人第一次见面的见面礼往往是无理要求多多,提出租借领土,出于维护国家主权的考虑,不答应才是很正常的。其次是货物商品减免税收,税收政策也是一个国家的主权,再次是来个走‘私’**,来到中国的欧洲商人很少是抱着正常、公平的贸易目的的,他们的骨子里都是欺软怕硬的强盗。

        就像强盗来到自己家‘门’口,自己只能把大‘门’关上,不让强盗进来,而不是抄上家伙把强盗统统消灭,这就是明朝官员的思维方式,这只会让欧洲人认为中国人好欺负。

        其实事实就是面对无赖**一样的欧洲商人,只有靠强大的武力才能让这些不安分的家伙老老实实。可惜,这种以暴制暴的行为方式并不符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欧洲人在追逐财富的‘欲’望下,根本不顾及任何道德,内因为道德在西方的影响力远远小于明朝。

        但禁海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激’化了内部和外部矛盾,挡住了国内海商的发财之路,也挡住了欧洲人的发财之路,欧洲人就会想到用武力敲开你家大‘门’,自己又没了财政税收,可谓是三败惧伤的策略。

        中国建设海防之难点,在于海岸线漫长绵延、薄弱之处甚多;倘分兵把守,则耗费不赀,战时调度亦成问题,倘单防要津,似又难于应付倭寇之类灵活机动的对手。但是,无论如何,禁止海洋贸易是违反世界发展‘潮’流的。

        对海患的防御并不构成中国战争方式的有机组成,因为大陆安全政策在中国古代战争思想中占主导地位,明代以前我国并无专以海洋战略为主题的兵书。直至倭患大张方有论述。细剖之,明代海防观念仅以海岸防御为主要作战方式,属于消极方式。古人的这些观念留给我们的仅有教训。

        但是你跟明朝官员讲这事实和道理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只有回到朱元璋身上才能解决祖宗之法的禁咒。

        “首辅大人,听下官把话说完。”卞为鸾缓缓道。

        “那你就说!”钱龙锡冷笑道:“倒要看看你是如何穿凿附会!”

        卞为鸾不退不让道:“先说最初一道圣谕,是因为当时天下初定,张士诚、方国珍等残余势力退往沿海岛屿,却贼心不死,一方面在国内拉拢一些人培养党羽,另一方面勾结海寇‘欲’卷土重来。所以太祖皇帝下令禁海,以隔断贼子与大陆的联系,使其不攻自破。”

        “再说第二、第三道,此段时间正是胡惟庸案发,其罪名之一便是‘私’通倭寇而颁发的。”

        “一派胡言!”钱龙锡终于找到‘插’话的机会:“《太祖实录》,太祖高皇帝说:朕以海道可通外邦……芶不禁戒,则人皆‘惑’利而陷于刑宪矣。故尝禁其往来。”说着冷笑一声道:“这不正是太祖禁海的态度吗?”

        卞为鸾‘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道:“敢问阁老,尝是什么意思?不就是曾经,那意思就是现在不禁啦!”

        “这个么……”钱龙锡一下子便瞠目结舌了:“那洪武二十七年,太祖爷说敢有‘私’下诸番互市悉治重法是什么意思?按照你的逻辑,是不是太祖爷又禁止互市了呢?”

        “阁老,太祖爷禁止的是‘私’下。”卞为鸾笑道:“言外之意,只要是批准的,或者是官方的,就可以互市。难道阁老还有其它的解释?”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25965/59195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