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不想混日子(鲁二) > 11 慢慢来的生聚

11 慢慢来的生聚


你高祖在此地落户时,已是不惑之年。从奴仆变成自由人,身份的枷锁没了,可农村生活的技能也早就退化了。爷爷出生时,高祖他老人家其实已经不在了,后来常听父亲,也就是你曾祖讲,你高祖余生其实就干了三件事,保住侍郎家的孩子,别让侍郎断了后,了结他和侍郎一辈子的情分;给自己留个后,别自己死后,逢年过节的,连个送纸钱的都没有;最后,让孩子读书,当秀才。这一辈子,不求大富大贵,只求身后有个明事理的读书人,足矣。

      跟了侍郎大半辈子,你高祖别的没学到,却看透了这人的一生:人活一世,自己干的,是事业;养的是儿女,修的余庆,才是儿女的福分。金银财宝,那是惹祸的根源,不能多留。

      就这样,一个本该含饴弄孙之年的人,又开始了奋斗,或者说,挣扎。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没饭吃,咋办?乞讨,要饭。怕丢脸?张不开嘴?那就饿着。饿肚子的滋味,真不好受。吃还简单,那住呢,衣食住行,最基本的生活条件,都没有,咋办?没办法了,就去给别人家当长工吧。

      当时村里的大户不是咱家,是吴家,你高祖就给吴家当起了长工,农忙时种地,闲暇时去打工,一年到头不得闲,就这样,两年后,你高祖他老人家才在这块土地上立起了属于咱们刘家的第一件土坯屋。多大呢?就放下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屋顶没瓦,是茅草的,墙是泥土晒干的垒起来的,门是两块不用的破床板。就这样的茅草棚子,你高祖老两口高兴的硬是半宿没合眼,因为,那算是一个完整的家了。

      住的地方有了,也不再干长工了,你高祖开始租种吴家的地了,成了吴家的佃农,按理说该休息一下了,可两个孩子还嗷嗷待哺呢,继续拼命吧,三年间,不知道又添了多少白发。三年后,侍郎家的孩子五岁,你曾祖四岁,该启蒙了,又愁煞了你高祖。孩子必须得读书,读书,对贫困人家的孩子来说,是唯一的出路,可没人教啊。最近的私塾都在四十里外,野外有狼,山里有虎,大人没空去送,更何况,两个孩子的束脩也给不起啊。你高祖想了半天也没想出好办法,算了,自己教吧!就这样,你高祖和曾祖他们开始了在田间地头一边教书学习,一边干农活的日子,那时候咱们家可算是真正的耕读。

      当时的吴家也只是村里的大户,出了村子,算不上地主土豪,家里虽有些地,也是祖孙三代从牙缝里一点一点的省出来的,家里也没有做官经商的。当吴家知道你高祖在为你曾祖两个启蒙时,高兴坏了。这年头,读书人不算多,可也不少,读书是为了当官发财的,甘心做塾师的,真不多,更何况这个小村里。

      作为这里的地头蛇,吴家召集村中众人,发话了:“世人皆知,读书科举是咱们升斗小民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可毕竟现实摆在这里,咱们村子小,束脩少,没有秀才愿来咱们这里教书。今儿知道了老刘有大才,能教孩子们,我吴家愿出薄田三亩,请老刘教村中的孩子们读书,学习。村中各家若有愿意孩子来一同读书的,不需束脩,只需把老刘家的农田打理好即可,不知诸位意见如何?”

      你高祖答应了,也就是从那时起,咱们刘家,才算是在这里落地生根。然后这一教,就是十年,一直到你高祖去世。你高祖死后,没给我们留下金银财宝,也没留下高屋大厦,却留下了最为宝贵的家族规划:我刘家后人,唯有所执,方有所持。自我而后,一代人生聚,一代人齐家,而后方可谋求官位,五十年之内,不得入朝为官。说完,气绝身亡。

      这是刘家的第一代人。

      其实,单就读书的天分而言,你曾祖的学问是最高的,在当时而言,别说咱们这个村,甚至在这个州府里,你的曾祖,我的父亲,都是数一数二的学问人。他老人家曾无数次说起过,如果当初他要是下场科举,咱们刘家也许早就飞黄腾达了,也许早就吃上他赵官家的皇粮了,也许早就朱紫加身了

      年少不知愁滋味,年轻不知人间苦,当他老人家尝遍人间百味,吃遍人情冷暖后,他曾悄悄的告诉过我几句肺腑之言,更加也许的是,得个闲官,领份钱粮,就像塚中枯骨一样,在烂泥中同流合污,默默老去,亦或者,得个千里之外的实缺,深入不毛之地,与穷山恶水间的山匪刁民作斗争去。基本上,不会有第三条路

      父亲他年少时不甘心呐,真不甘心,可再不甘心,又能如何?父命难违。学问再好,不能科举,又如何?日子还得过,还得找个漂亮媳妇,还得好好的享受生活,不靠科举,靠着家里那几亩地,能行吗?那肯定不行。这个村子太小了,撑不起父亲的欲望。

      而你高祖自教村子里的少年开始,十年间,其实就干了一件事,激发村子里这些农家孩子走出去闯出一片天地的野心,却又压住了少年们独闯天下的行动。你高祖走后,套在少年们脖子上的枷锁,其实也就消失了。

      说到这里时,老刘问了老二一句:“老二,猜猜,我爷爷为啥不让我爹踏入官场,我都只能有个功名,不能做官,我爷爷咋想的?”

      老二见惯了后世电视上的尔虞我诈,张口就道:“没钱没背景?也不对啊!当了官不就有钱了吗?有了钱还会没有背景?”

      对于老二的疑问,老刘没回答,而是很淡定的又问了老二一句:“有句老话,叫德不配位,必有馀殃。你知道这个德,是指什么吗?”

      老二更奇怪了,想了想,说道:“肯定有品德的意思,但我也见惯了好人在底层,坏人高处行的例子,所以它也不是单指品德,但我觉得肯定不是天份和金钱。”

      老刘叹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德是什么?我爹曾经告诉过我,德,是品德,是福报,是修行,是积累,是我爹告诉我时我不信,而后来深信的一切。简单点说,德不配位中的德,就是指你整个家庭的品和行。你信吗?”

      不等老二回答,老刘继续说道:“再通俗点讲,其实,德,就像是钱,就是你的先辈,你,你的亲人,你的后辈,整个家庭里的人,做好事,行公益,一点一滴积攒起来的钱。你家族里的这种钱多了,你和你的家人就能得高位,就能享受美好生活,因为你花钱了,你心安理得;当然,你如果想保持高位,继续美好的生活,你,及你的全家人,就得努力的挣这种钱,怎么个挣法?”

      做有原则的人,做利国利民的事,不求恩泽天下,但求问心无愧。问心无愧,面对苍生,几人能做到?当官是好,可当时的刘家,没有这种钱,这种福报让我爹去糟蹋。根基不牢固,如何敢待在高处。刘家的第一代,我爷爷,给刘家积累了多少福报,没人知道,可他自己知道啊,所以它不允许我爹去做官,因为他知道,自做官那一刻起,就开始损刘家的福报了,若能做个无愧于心的清官还好,可身在官场,又有几人能做到坚守初心。

      德薄而位尊,其必遭祸患,当时刘家的福报,撑不起做官的损耗,所以,就有了我爷爷的遗志,一代人生聚,聚的不仅仅是金钱和人脉,更是儿女享之不尽的福报,这才是最现实的目的;福报有了,可你不能让儿女们可劲的糟蹋,你得让儿女们会用这种福报来做好事,来修行、积累更多的福报,然后就是一代人齐家。这就是我爷爷给刘家做的家族规划。

      我爹,也就是你的曾祖,守完三年孝后,就带领着二十七个有理想、有文化而且又有能力,平均年龄在二十岁的热血士子,走出了这个平原上的小村庄。这一走,就是二十年。二十年后,在这个流传着孔孟之道的大陆上,诞生了一个以服务读书人为宗旨,在各行各业都有着惊人的势力,触角遍及天下各国的大型商团-------士子商团。

      “噗哧。。。。。。。”正在听故事的老二一口茶水都喷了出去,连咳带呛的好不容易喘匀了气,奇道:“老刘,我的刘大员外,刘大官人,讲故事不是你这个讲法啊!您这是讲故事还是吹牛?虽说吹牛不上税,可您这牛皮吹得有点大。士子商团呐!我一个不读书的粗人听到这个名字都如雷贯耳,你告诉我那是你爹他们一手建立的,可能吗?那根本就不是一个家族可以撑起来的。我知道很多内幕,皇室老赵家几次都想收拾了这个商团,可每次都弄得灰头土脸,到现在只能干瞪眼,你告诉我那是你家的,你觉得我应该信吗?”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77971667/590624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