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舍粥


十一月的天气,已经很冷了。
  洪水退去不久  ,有水的地方就冻上了。
  在水里的尸体,处理起来很不容易。
  杨刀还是让杨家兵砸开冰  把尸体弄出来烧了,以免尸体腐烂以后,出现疫情。
  为此,他还让人在峡谷内撒了生石灰,明确告诉初一他们,大洪水,大疫情发生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用生石灰消毒。
  不管别人信不信,初一他们肯定是要相信的。
  这一仗,打得北戎一下子老实了。
  本来,太子与三皇子争夺皇位,打了几年,  北戎国力大减。
  这五万大军,是太子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才组建起来的。
  没想到,一场洪水,几乎伤亡殆尽。
  当察里雷带着不足三千人,垂头丧气的回到了京城,太子当场气晕过去了。
  随后,把察里雷的职务撤了。
  没办法,察里雷的父亲,是北戎的丞相,是太子打败三皇子的最大功臣。
  太子只好忍了。
  他知道,风城,是没有能力再攻打了。
  不过,还是对外散布,明年开春以后,太子将率十万大军,征伐风城,为北戎五万将士报仇。
  这话,北戎老百姓可能会相信。
  他们总会认为,朝廷有无数的钱,还有无数的兵。
  但北戎朝廷所有官员,都知道是虚张声势。
  北戎,已经没有能力再战了。
  至少,不能再进攻风城。
  杨刀听到传闻,也不相信。
  五万大军,以北戎区区三百万人口来说,不是极限,也差不多了。
  何况,他们已经打了三年。
  十万大军,哪怕北戎人实行的是全民皆兵,也不可能很快就凑起来。
  那是人,不是东西。
  一个人不是说长大就能长大的。
  这不是杨刀的胡乱猜测,而是有根据。
  那几百个北戎兵俘虏,十五六岁的孩子,都有七八十人,已经接近三成。
  北戎朝廷,总不能把十三四的孩子都拉上战场吧。
  杨刀根本没当回事。
  等北戎兵再次打来,说不定他已经完成了自己设想。
  这一仗,最郁闷的是张树。
  因为要运投石车,连弩到风城,他紧赶慢赶,等到了风城,仗已经打完了。
  他连个毛都没有碰到。
  后来清理战场的事情,都是他的活。
  初一,石虎看到他,就喊他收尸大将军。
  如果不是看他们两人都伤的不轻,还有可能打不过,他非与初一,石虎比划比划不可。
  张树没有在风城太久,就回到了临城。
  杨家军大胜,北戎,大树国来投奔的百姓更多了。
  特别是北戎百姓,北戎打了三年仗,成年男子死了一大半。
  十五六岁的男孩子,都要去当兵了。
  再加上边境的百姓,与大树国本来说不清道不明。
  到风城有房子,有粮食,不用挨饿,谁不愿意。
  到了年底,风城与临城的人口,已经突破了十万。
  杨刀一算,风城官府,还有各位大仙囤积的粮食,供应十万人吃喝,就有点吃紧了,最多支撑半年。
  幸亏金子多,银子多。
  杨刀派人到各处联系粮商,只要把粮食送过来,公平交易,风城,临城会照价全收。
  只要是在新粮下来以前送到的,全部有效。
  由于之前的几次信誉良好,大树国,北戎,大梁国,甚至是大烈国的粮商,都在想方设法的往风城,临城贩卖粮食。
  到了之后,官府热情招待。
  价格还会比他们当地的粮价适当高一点。
  每年冬天,人们都不愿意出门。
  但是今年,很多人都在往临城,风城赶。
  有运送粮食。
  有来准备做生意的。
  更多的,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准备投奔平北王的。
  毕竟,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穷人。
  杨家兵会在地界,熬制有稀饭。
  只要进入地界,就会有稀饭喝,让他们先活下来,然后再继续赶路。
  边界距离临城,最近的也有七八十里。
  这一决定,是因为杨刀得知,有一家五口,在距离临城还有十里地的时候,一个老人再也支持不住,饿死了。
  杨刀非常自责,发誓在风城,临城的地界,再也不许饿死一个人。
  于是,舍粥的大锅,就支到了边界。
  本来这一规矩,执行得好好的。
  可是在黄家坡舍粥的士兵李大胆,感到这个规矩,很不合理。
  因为黄家坡属于临城。
  坡下面是大树国的宓县地界。
  饿得浑身无力,累得精疲力竭的百姓,要到黄家坡,必须再走一里多地的上坡路才能喝道稀饭。
  看了几天,终于忍不住了。
  很多人不知道爬了多久,才能爬到黄家坡。
  在下面舍粥,难道就不行吗?
  咱们借用一下地皮,又都是大树国的,不犯法吧。
  于是,李大胆就私自做主,把粥锅设在了坡下面。
  这一来,效果果然好了许多。

  周围宓县的百姓一看,这锅都支到这里了,不行,他们也要领粮食,领钱。
  因为平北王说,只要进入支大锅的地界之内,就可以领粮食。
  大锅支到这里,他们已经在了,当然要领粮食。
  于是,众人就跟着村长,去了临城。
  发粮食一看这架势,也不敢做主,就去问张霆。
  张霆也不能拿主意,于是问张树。
  张树直接过去问道:“你们是临城人,还是宓县人?”
  村长也机灵,急忙说是临城人。
  于是,张树当场给他们上了户籍。
  这一顿操作,把张霆都看呆了。
  于是,村长就领着众人开开心心的回去。
  结果,一下子就传开了。
  第二天,宓县的许多百姓,来到舍粥的大锅前,求李大胆再把锅向前移动个三五里地。
  “兵爷,前面有一座房子,虽然破旧了一些,但是晚上好歹能遮一遮寒霜。”
  “对,对,那里提水,也是方便的,不像这里,还要上下坡。”
  连求了两天,李大胆真是大胆,果真把粥锅又向前挪了五里地。
  于是,又有几百口人领到了粮食。
  这下子,传得更远了。
  这天晚上,到了凌晨时分,确定不会再有人过来了,于是大家就睡了。
  第二天,李大胆忽然被人摇醒:“大胆,大胆,粥锅被人偷跑了!”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82304981/242422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