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以何求凰(林六月) > 五十六

五十六


  杨文婉在太长公主府外见到了不少递拜贴的人,当含棋将拜贴递过去,门房看了眼杨国公府的马车,就快速转身进了门内。
  不多时,一个年约双十的婢女就跟在门房后面,请杨文婉下马车。初一见杨文婉那婢女倒没什么,等了片刻发现马车上再无旁人,那婢女的脸色才有些讶异,却也恭恭敬敬地将杨文婉引入内院。
  杨文婉进到内室给太长公主请了安。
  “怎么是你。”太长公主虽有些惊讶,却也没有为难杨文婉,指了指一旁的椅子,让杨文婉坐。
  “太长公主,我今日前来乃是有事相求。”
  泰昌看着眼前小小的人儿,就好像看到二十年前的那个小姑娘,也是这样娇俏地站在自己面前,撒着娇地求自己帮个忙。“你比你长姐长得更像你父亲。”
  杨文婉略微有些惊讶,怎么好好的说到长相上去了?不过杨文婉却也没反驳,只是顺着说道“嗯,长姐的眉眼像母亲多些,不似父亲那般冷硬。”
  “你今日来,是有什么事。”太长公主看着杨文婉的眼睛扫了扫自己身旁的婢女,也就让众人下去了。
  “想求忠武将军行个方便,趁夜里没人的时候送封信出城。”
  “送信去哪里?若是三皇子和镇南王世子处,就不必了。我儿早已派斥候出城送信去了。”太长公主不甚在意地看了看杨文婉“战场终究是他们男人的事,咱们能想得到的他们比咱们想得更长远更多。”
  杨文婉没有反驳,却低下头沉默了许久。
  “太长公主,我想同您说些话,或许您觉得不可置信,可我也希望您能听下去。”杨文婉酝酿许久,终是决定对太长公主坦诚一些事情,否则怕是自己根本无法达成目的。“我想公主应该听说了,杨府早前察觉吐蕃使者有异的事。”
  泰昌点了点头,却没有接话。
  “早在去年正月花灯会上,我们就发觉突厥有奸细混入了京城,可始终未查出是谁。直到三皇子大婚之日,我无意中见到了吐蕃使者,发现其中一位竟是当初混入京都的突厥奸细。所以我才派人日夜盯着吐蕃使团。”
  “你说,是你发觉的?”泰昌皱着眉看着杨文婉的脸,却觉得杨文婉的话,不似作伪。
  “对,是我发觉的。因着当时我祖父已经出兵北庭了,家中只余我三叔,人手不足,我们便没有打草惊蛇,只是暗地里派人跟着,想看看吐蕃使团究竟要做什么。可紧跟着没几日,我三叔就被指派与三殿下共赴庭州。年节前,我们发现吐蕃使者有外逃的打算,就在正月十五花灯会上守株待兔。趁他们逃出城外的时候,将他们在半路截了。”
  “是你们抓了吐蕃使者?”泰昌眼中透露出不可思议。
  “对。可是就在我们刚刚问出了一些军情的当天晚上,皇上突然下旨大小柳妃要去西明寺祈福。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就要转移走这三人,结果,这三人被人救走了。”
  泰昌的脸上现出冷硬的神色“你们还是与西明寺往来着。”
  “这三人中,有一人乃是吐蕃王子。”杨文婉没有纠结西明寺的事。“太长公主难道不好奇为何皇上会突然下旨西明寺祈福么?被突厥奸细查出吐蕃使团关押在西明寺这并不稀奇,多派些人大海捞针的探查,总能探查出蛛丝马迹的。问题是,是谁说动了皇上连夜下旨呢?”
  “那这与你送的信有何关系?”
  “我这信是送给我长姐的。”杨文婉拿出袖间的信放在桌面上“我长姐应当同三皇子还有我三叔二哥一道正在回返,若是行军快些,现今应当也是离京城不远了。忠武将军英勇,可若是忠武将军的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在眼里了呢?吐蕃兵临城下至今已是近十天了,可却丝毫攻城的打算都没有,您觉得他们在等什么?”
  泰昌眉头间深深现出川字。
  “他们总不可能在等咱们大庆的援军。”杨文婉目光澄澈地看向泰昌“他们在等三皇子与陈柯回转。等关外空虚。若是我猜得不错,等陈柯三皇子率军来援京,只怕东西突厥就会全力大肆进攻陇右道。”
  “派人,去寻忠武将军。”泰昌目光灼热地盯着杨文婉。
  等忠武将军匆匆归来,见到杨文婉时,面色很是不虞。可等到杨文婉将这一切和盘托出后,忠武将军看向杨文婉的眼神变得惊异又有些赞赏。忠武将军将杨文婉转请到书房。
  整整半日,二人滴水未进,待到天色将晚,杨文婉才匆匆带着含棋赶回杨国公府。而杨文婉一离公主府,忠武将军就入了宫。
  当天夜里,玄聪就带着几人偷偷出了城。
  第二日夜里,忠武将军率三千神武军自长安东路城门而出,突袭吐蕃大营,成功烧毁敌人近半粮草。
  第三日,吐蕃大军压境,攻守之战正式打响。
  已行军过半入张掖的三皇子一行,终于迎来了忠武将军的送信人。三皇子一行人带兵急行,不过一日就入了凉州。
  杨文婧在凉州终是收到了杨文婉的来信,连夜带了杨文杰圆空奔赴陈柯大营。
  杨文婧在半路就遇上了同样带兵急行军的陈柯将杨文婉的信与忠武将军的手诏交给了陈柯。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婉姐儿既说忠武将军会进宫请命,咱们就按婉姐儿说的,发兵吐谷浑。”杨文婧看着陈柯为难的脸色,低声劝着。
  “吐谷浑并不那样好打。”陈柯面色有些难看“之前带兵入阳关,就有不少关内将士不适应关外,莫说是上阵杀敌了,就是床都爬不起来。”
  杨文婧面色瞬间也变得极为难看。
  “若要硬攻,只怕损伤颇大。且未必攻的下来。”陈柯派人去叫来了太原和大同的统军。
  几人商量过后,都还是觉得最为稳妥的法子还是急行军,入岷洲,从吐蕃身后断他退路。
  三日之后,陈柯大军与吐蕃大军在岷州城相遇。三皇子带兵绕路陇州,直奔京都。
  忠武将军带禁军与吐蕃大军日夜奋战,终是等到了陈柯后入岷洲,解了京城许多压力。
  而远在陇右道的安西和北庭却被已经退了的东西突厥打了个措手不及。西突厥大军直入真珠河流域,安西都护府连失几城。伊州和庭州也连连丢了几个镇,东突厥大军直逼庭州城下。
  自杨文婉得知陈柯带兵入岷洲,就知北庭怕是要败。
  吐蕃围城二月有余,三皇子一行终是破吐蕃一阵,带军回京了。
  三皇子与杨安带兵入城那日,城中许多百姓自发的到街上迎接。只有杨文婉与忠武将军知道,陇右道危矣。或许,远在朝堂之上的天子,也是知晓的。
  三个月后,吐蕃兵败。
  陈柯押着吐蕃大将进城时,杨文婉看见了当初被自己关在西明寺里的吐蕃王子。
  吐蕃之难虽解,很快陇右道连连失陷的消息就传回了京都。嘉庆帝却是再也没有提起出兵支援一事。
  杨文婉知道,北庭真正的危难,要来了。
  八月十五一过,天气渐渐又变得冷了。吐蕃国重派使臣,带来了新的议和书。只是,嘉庆帝这次虽答应了联姻一事,却要求吐蕃王必须让求娶的吐蕃王子亲自来京城。名为联姻,只怕实为质子。
  天气转冷,东西突厥之地本就苦寒,又连年征战,兵力物资终归跟不上了,战事便不再如之前那般紧张。
  入了十一月,北庭终于传来好消息,杨国公世子杨成带兵三万,击退东突厥五万骑兵,突厥驻地向边陲退驻二十里。
  京城里的杨安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杨国公依旧没有消息。
  自传来消息说杨国公带精锐入突厥之后,再也未曾有过一丝消息。时间越久,众人的心越难安。
  腊月里,杨成带着杨康终于一鼓作气凭借尚算充足的军需,将东突厥大军赶回突厥境内。
  京城的新年,又要到了。
  杨府众人今年却是连一丝一毫的喜气都没了。
  令宋氏没想到的是泰昌太长公主今年竟是给杨国公府送了年节礼。
  宋氏看了看随着年节礼一同送到的信,让吕氏也备了份年节礼,由杨安亲自送到了公主府。
  杨文婉在春晖园里头试了试新衣,发现自己这一年一年的没见长高多少,衣服却是长了不少。
  杨文婧带了些衣物进了杨文婉的门。
  “过了年你也有八岁了,过了年就该学骑射了,正巧前些日子我屋里收拾箱笼,寻出了些旧时我未曾穿过的骑装。我瞧着都还满不错的,就想着拿来你试试看。”
  杨文婉看着明显与往日里不同的长姐,会心一笑。
  “自我回得家里来也没时间和你好生聊一聊,好容易你今日得闲,咱们就聊上一聊吧。”杨文婧让婢女放下衣物,都退了出去。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94803561/1155598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