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靠基建活成反派之后(冻颇黎) > 第121章 性格

第121章 性格


绕过一个小小峡口,  两岸群山环拥,淮州春来早,缓坡滩涂、山根下已有青青一片。再往上,白墙屋脊从林间冒出一角,  在蒙蒙细雨中格外惹眼,  丛竹矮树遮掩着斜上山腰的坡道,  倒是隐居的好地方。

        云桐在船上听见凄凄乐声,似是洞箫一类乐器,  从船尾走去船头,  望见十里烟波,一尾扁舟随浪起伏,吹奏之人看不见脸,只见他一身素衣,  行在山水间,  颇有画中人的意韵。吹完一曲,那人似是遥遥朝楼船这边行了一礼,而后小舟灵活消失在烟水间,再寻不得。

        半路上船的向导正陪在云桐身边说话,  等小舟消失不见,他才再度开口。见云桐仍眺望那个方向,想起她先前更多是在军营里,  接触淮州民风不多,未免她也和初来乍到的实习生们一样,  对淮州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向导不由委婉说道:“淮州人性格比较独特。”

        云桐起初以为他是指淮州多隐士,直到下午船过渡口,她又听见了乐声。不过这次就不是清雅悠远的意境了,  而是有些尖利嘈杂,夹杂着悲喊啼哭的声音,惹人闹心。这次云桐记得带上望远镜,望见是岸上有人出殡送葬,队伍长长,听着又有唢呐又有鼓点,颇为隆重。

        “这是哪家的丧事?”云桐问向导,“我不记得附近有什么名门大族。”

        向导叹了口气,无奈道:“不是名门大族,淮州普通百姓家有丧事,也是这般排场。”

        淮州是黄巾的大本营,黄巾靠迷信妙法聚拢信众,经营多年,会有这种事死重过事生的风气也不算意外。丧葬观铺张了些而已,云桐还未深入了解,觉得这都是小问题,慢慢移风易俗便可。

        江岸两侧正在修建码头港口,与云桐当初去京城的时候仿佛没有太大进展,不过看两岸人烟稀薄,道路也没修好,可能是人手不足、运输无力,云桐先将这点列入备忘录,回头听听专员们怎么说。

        沿江前行,进到扬威军驻守的地界,人家总算多了起来。淮州许多城镇都是建在水上,平时不明显,汛期雨季就得靠小船或竹筏出门。途中靠岸休息,云桐撑着竹筏四处四处转了转,看到不少小孩用长竹签到处捡钉螺,询问得知凑满一筐送到官府会有奖赏,能补贴家用。

        虽然基建好像没什么进展,但血吸虫病的防治做得不错,云桐在备忘录上打了个勾,继续往南。

        淮州的治所是阳拓府,比一路经过的那些小县小城繁荣的多。云桐离水换车,沿途发现有村落在修鸭鹅池、牛羊圈,道旁有百姓卖兔子、鸡蛋鸭蛋、牛羊乳品,兴许是最近淮州的外乡人太多,百姓对云桐没什么警惕,但也没什么热情。兴许是口音的问题,云桐总觉得跟她们难以沟通,哪怕她把一筐鸭蛋都买了下来,卖蛋的大娘还是不太愿意理她。

        云桐问她家里几口人,她说都死光了,问原因,大娘就撑着眼皮恶狠狠地重复:“死了死了,都死了。”

        云桐再问她靠何度日,她瞟一眼两人之间的鸭蛋,云桐问她养了多少只鸭,她说她不养,是隔壁狗娘养的。

        云桐分析了一下这半句话的主谓宾结构,弄不清她是在骂人还是养鸭的人就叫狗子娘。大娘显然不想配合,云桐只能跳到最后一个问题:她觉得阳拓新换的官府怎么样。

        仿佛被问过太多这种问题,大娘翻起眼白对着她,敷衍道:“好,都好,大善人。”

        入城前,云桐再访了几个普通百姓,发觉淮州人……确实很有性格。

        她悄悄入城,突击检查官府日常工作情况,哪知衙门正在审一桩冤案。一个穿制服的年轻人,大约是实习生,正坐在堂中哭诉:“当初我跟他们说养鸭养鹅能致富,他们都不理我。好容易和几个小孩一起把鸭子拉扯大了,他们就来偷鸭子,还来偷鸭蛋。不,不是偷,那就是明抢!我拦他们还打我。那大娘天天来摸蛋,熟得跟回自己家一样,哪天的蛋少了她还要骂我没用,骂我是狗娘养的,还朝我吐唾沫!”

        身边的同学们挨个过来摸摸他的头,幸灾乐祸似的说道:“习惯就好。”

        阳拓知府在云桐身边,一起听他们分享“下乡那些年我遇到的奇葩村民”。春寒料峭,阳拓知府头上的汗簌簌往下掉,他看着云桐没什么表情的面容,低声下气道:“这群刁民,横行惯了,我一定整治,一定。”

        云桐兜起手,深深拧眉。

        她没有打扰实习生们互道苦水,转去了大办公室,叫各部专员与扬威军主要将领前来述职。她的行程属保密事项,淮州只大约知道最近云桐会到,但什么时候到不清楚。秘书处早早做好安排,将这段时间淮州发展情况制成简报等她过目。聂泉也已从江州动身,大约明后天便能抵达。

        专员与将领会合需要一段时间,在此之前云桐翻看了几遍简报,与秘书处确认过情况属实,眉头不由簇得更紧。

        无他,淮州建设的速度太慢了。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桐知道不能生硬地将从前建设榆宁或者江州的经验搬到淮州来,她给了专员们很大自由行事的空间,第一年建设目标也没定太高,给足了试错的余地。但无论是云桐还是秘书处、专员、实习生们,顺风顺水太久,没想到在淮州竟遇上了前所未有的铁板。

        无论到哪,云桐的建设计划都是从修路开始。淮州恰好是冬季农闲,而且淮州气候相对温暖,虽然下雪,但没多久就会化成雨水滋润大地,不像宁州,冬季大半时间和精力都要用在除雪上。淮州多雨,现在的技术水平下更适合石板路而非整条的水泥路,哪怕石板路烧制、铺设不如水泥路方便,但他们又不是铺不起。况且工程越复杂,意味着需要更多的劳工,就会有更多的百姓参与到劳动中,会有更多的家庭获得报酬,完全符合他们的宗旨。

        哪知道,云桐走时阳拓府就在铺路,等她回来时,区区一个阳拓主城都没铺完。

        向导说淮州人性格独特,其实哪个地方的人都有自己的性格。云桐穿越前,宁州百姓常年挣扎在温饱线上,饱受敌寇、战争之苦。安定就是他们的唯一要求,能吃饱穿暖当然更好,庆州百姓也是如此,被管头管脚说明还有人需要他们,这样能让他们有一种安全感。

        江州就不然,毕竟世家林立、商业发达,追求宽松的社会氛围,更希望官府偶尔出现就好,平时不要管他们在做什么。因此云桐没有在江州推行限酒令,反而给了江州酿酒业生长、发展的机会,不过那就是后话了。

        江州百姓对官府亦没有太高的要求,给他们活干更好,没有也可以。不要三天两头加税,不要强征后山的漆树,约束小吏不要向百姓索贿,就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官府了。

        淮州就很奇特,很难说淮州的百姓对官府是什么态度。扬威军所到之处百姓都来归顺,但这种归顺好像只是为了一口饭吃,仅限于不反抗而已。专员本以为百姓会很欢迎他们,毕竟他们在江州承诺分地、建厂、办学时,连落魄士族的子弟都假扮难民前来。可淮州百姓对此反应平平,他们甚至不在乎攻城的是浮州兵还是江州兵,放粮就来领,宣传政策却不往心里去。哪怕编成顺口溜,背得出来才能领粮,也不见太大作用,甚至有人嫌麻烦,宁愿饿着也不来了。

        别说专员们,云桐也是第一次遇见窑厂招不满工人的情况。

        至于军务,暂时没有太大问题,云桐走后,淮州仅在京城黄巾溃败后遭受了几次冲击。等黄巾余党发觉淮州守军换人看之后,他们就默默摘下了标志性的黄布条,丢入江水,自己则融进难民的队伍当中。淮州没有非要把他们从难民中揪出来,仅加强了对难民营的管理力度,严防他们在干活时或者熄灯后,偷偷讲经、传播妙法。

        若非简报有理有据,云桐都不太敢相信,这段时间淮州建设的主力军竟然是难民营。

        黄巾军的理论中有什么勤劳致富的内容吗,或者说造反本身就是勤劳致富的观点展现?云桐正犹豫自己要不要去研究一下所谓无上妙法,边浏览这些文件,边叫住替她倒茶的小实习生:“对了,帮我寻根棍子。”

        实习生打起十二分精神,认真与她确认每一个细节:“您要什么样的棍子,多长多粗,什么材质?”

        云桐抬起头思考了一会,觉得太麻烦了:“官衙没有杀威棍吗?那就叫最近的驻军过来时给我带一根军棍,来不及的话路上砍些荆条也行。”

        实习生得了第一个出差任务,兴高采烈地报备出门,恰在城外遇见了军中相约前来述职的将领们,问他急匆匆的哪里去。

        实习生如是答了,便有将领自告奋勇陪他去砍荆条,余人小声说:“县主好像要打人。”

        赵吉星默默与副官对视一眼,看向旁侧的楚霆。

        楚霆:“……是我吗?”

        赵吉星转头与副官说:“先找绳子,把他捆了再进城。”

        这次老将们再在旁边哎呦哎呦使不得,连副官也不理会了,宁州的将领们更是一言不发,仿佛这不是他们的大公子一样。

        作者有话要说:  入v三更(3/3)

        耶!

        果然人的潜力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bushi

        感谢在2022-05-09  20:58:14~2022-05-09  23:27:5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云行鸢飞、流安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云行鸢飞  30瓶;梧桐有语、xylitol、yy  10瓶;影嘤嘤嘤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29815527/1888669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