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戏里人生II(的灰) > 第58章 百变梁祝

第58章 百变梁祝


日前有幸在人民文化俱乐部欣赏了越剧明星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名家荟萃,唱段经典,将这流传千古的爱情传说,演绎得分外动人。中国戏曲中,许多剧种都有梁祝故事,不过似乎要数越剧最能表达这个故事的神髓,尤其当年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更是家喻户晓,使越剧作为梁祝艺术第一把交椅的地位当仁不让。

        相比越剧而言,京剧更适合演绎金戈铁马的战争与大气堂皇的庙堂,唱起卿卿我我的爱情来总有些水土不服,但京剧《梁祝》也有多个版本相当成功。最早的大约要数自川剧《柳荫记》移植而来的同名京剧,1953年由王瑶卿创腔,杜近芳、叶盛兰主演,祝英台“自从别兄转家乡”等经典名段传唱至今,梁山伯“我好似万箭穿心”也是叶派小生著名唱段。

        1954年,程砚秋创排《英台抗婚》,这是他唯一一部在建国后编演的大戏,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底蕴丰富,艺术水准高超。虽然梁祝故事早已脍炙人口,所有版本都是同样剧情,但是《英台抗婚》经过几次整编压缩,以“惊聘”作为开场,更突出了祝英台坚贞义烈的个性,贴合程先生端淑中带有浓郁悲剧色彩的个人风格,唱腔和表演上,也都是亮点纷呈。大连京剧院著名程派青衣范金秋老师擅演此戏,是滨城观众特别欢迎的珍贵戏码之一。

        滨城观众比较熟悉的梁祝,还有小生名家朱福侠自越剧《梁祝》“回十八”一折移植的京剧《忆□□连院小生演员岳峰蒙他亲授,常于大连舞台献演。这出二十分钟的小戏,剧情几乎与越剧一模一样,全凭梁山伯一个人载歌载舞,表现十八里旖旎情境,但表演上却比越剧更为丰富,集中了越剧、京剧、川剧多个剧种的表演技巧,据说仅手中那柄折扇就有三十六种花式,颇见演员功夫。但由于是地方戏移植而来,带着浓郁的“外江”味道,长久以来在京剧界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不同剧种的艺术气质真是泾渭分明的,演绎同一个故事,给人的观感完全不同。去年有幸拜睹秦腔《梁山伯与祝英台》,当年也曾由秦腔名家刘茹慧、广雪琴拍成戏曲艺术片,个人觉得,高亢粗犷的秦腔十分不适合演绎这种小情小趣,当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楼台上对吼秦腔的时候,悲怆凄婉的气氛全失,怎么看怎么像是小两口在吵架。相比之下,感觉川剧作为地方戏而言,包容度最高,天下风云,个人悲欢,都能有恰到好处的演绎。

        最新出炉的梁祝,大约要数京剧的程派新编戏《梁祝》,今年由久休复出的张火丁几次演出,票价炒到数千元。与当下新编戏流于大白话的弊病相反,这出戏走向另一个极端,唱词晦涩造作,生硬堆砌:“我观荇菜思流芼,信成君子当求那淑女配鸾娇……”正如戏中所唱:“绮文雕饰费辞饶”。今年演出的版本做了大刀阔斧的改动,也还是有些硬伤,像“心如空荡被书催,动归情又添了絮难理”这种莫名其妙的唱词,真是难为了演员。梁山伯由小生改为老生,更是别扭无比,谈恋爱这活儿已经很不适合京剧了,更不适合京剧老生啊。

        (宏济大舞台本周京剧演出:11月23日晚19:00:“每月一星”《大探二》杨赤、杨少彭(特邀)、窦晓璇(特邀))

        (配图: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83688027/1945944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