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戏里人生II(的灰) > 第12章 舌尖上的京剧

第12章 舌尖上的京剧


不少朋友觉得京剧离自己很远,生活中全无接触。其实,作为一门扎根中国千年文化,曾经盛行百年不衰的民间艺术,京剧的影响力处处可见,我们日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细细想来,也有很多与京剧相关。

        “跑龙套”,常用来表示从事无关紧要的小活计,其实是一句京剧术语。京剧中无名无姓的群体角色:侍从、兵卒、百姓……称为“龙套”,因最具代表性的戏服为一身绣龙的“龙套衣”而得名,唱念极少,跑来跑去地走位居多,所以做这个工作称为“跑龙套”。另一个常用词“玩票”,表示从事非本职工作的活计,也是京剧术语,“票”即“票友”,因早年业余演出京剧的八旗子弟需持“龙票”而得名,指的是登台演戏的非专业演员。既然不是本职,有游戏之意,所以做这个工作常被称为“玩票”。

        我们形容一个人唱歌好听为“有腔有调”,难听为“没腔少调”,“腔”和“调”都是戏曲概念,指旋律和音阶,京剧唱念的关键所在。类似的常用词还有“有板有眼”、“一板一眼”、“荒腔走板”等,“板”和“眼”都是京剧演唱中节拍的概念,强拍为“板”,次强拍和弱拍为“眼”,组成“一板一眼”、“一板三眼”等多种板式。所谓“有板有眼”、“荒腔走板”,原都针对节奏是否准确而言,“荒腔”就是音调错了,“走板”就是节奏乱了,现已引申为是否按照规范办事的含义。

        还有常用词“叫板”,也是京剧术语,原指的是用念白或动作的特殊节奏,引出相应节奏的唱段,现在普遍用来表示挑战或挑衅。联想起在京剧中的本义,意境殊途同归,倒也算是妙用。还有常说的“亮相”,也是来自戏曲舞台,指的是演员出场或是某一表演段落结束时一个有力的定格,和现在的引申含义一样,都是指集中展示给观众的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瞬间。

        “打圆场”和“大打出手”这两个词大家都熟悉,其中“圆场”和“出手”都是京剧动作程式,看过京剧之后,更容易理解前者的周到圆融和后者的激烈火爆。“走过场”也是京剧程式,指极短的穿场表演,现在常用来表示敷衍了事。还有“粉墨登场”,一望可知是来自戏曲:又涂粉彩又描墨色,活脱脱就是在形容京剧演员上妆勾脸的过程呢。

        另有一个值得研究的常用词“压轴”,现在都用来表示全场最后一个节目,实际上这个词的本义,指的是京剧演出中倒数第二个节目。早年梨园称武戏为“胄子”,当时京剧演出不像现在这样短,每场至少要七八个小时,连续多出剧目,为留住观众,越到后面的戏码越硬,最后一个节目都安排阵容强大的热闹武戏,称“大胄子”;倒数第二出戏也要特别硬整,通常都是名角的看家好戏,才能镇得住场,称“压胄子”。演变到后来,就形成“大轴”与“压轴”二词。如今也有人提议应继续称最后一个节目为“大轴”而不是“压轴”,但是就算在京剧里,末场以集体武戏作为“大轴”的惯例也早已湮失,真正收梢的都是“压轴”了,那么统称最后节目为“压轴”也无可厚非。

        所以啊别再说京剧离我们很远,它就在我们身边,眼前,手里,每日都在应用的舌尖上。

        (因大连京剧院赴京津巡演,宏济大舞台本周六无京剧演出)

        (配图:“粉墨登场”(高仓健勾脸照片))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83688027/194594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