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风云史(小谢哥哥) > 第19章:蒙古剧变

第19章:蒙古剧变


当然这些玻璃器物,郑芝龙只能销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而不能销到其他地方。。  更新好快。而卞为鸾自己不得向这个区域出销玻璃器物,另外卞为鸾允许郑芝龙在新华国釆购自己所需的任何商品,关税没有优惠,但必须是所有人中最低的。

        同时双方还达成同共协议,对外保特一致口径和态度,一但发生战争,互相都有义务支援对方作战。

        对卞为鸾来说,打通了郑芝龙这个关节,在不用和他发生沖突的情况下,扩大了海外贸易,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现在终于可以正式对荷兰开战了。

        而郑芝龙的收获也同样很大,自己出发之前的所能想到的除了最后一点之外,完全实现,因此价格也是由卞为鸾说了算,一口价绝不还,反正不会高于市场价。

        前面合作和分赃大明帝国的海外贸易协议谈好了,气氛也就更为融洽,接风宴的尾声是郑芝龙叫出来一个小男孩道:“森儿,快来见过部堂大人。”

        那小孩上前两步抱拳拱手道:“见过部堂大人。”

        卞为鸾见这年轻人大约七八岁上下年纪,弯眉细目,颇为文雅,与郑芝龙有六七分相似,心中一动,也立刻明白他的身份,果然又听郑芝龙笑道:“部堂,这是犬子郑森,八岁,生‘性’愚钝,日后只怕是难成大器,到是叫教部堂见笑了。”

        卞为鸾点点头,自己猜的果然沒错,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郑成功。因此也笑道:“龙王说那里话,我看令郎气度不俗,绝非池中之物,日后必成大器啊。”

        “多谢部堂夸奖,部堂,不如我们做个亲家,将部堂大人的‘女’儿许配给犬子。”

        “这个……,这个……,我直言,郑大人不必介意。”

        “下官洗耳恭听。”

        “我的几个‘女’儿,来提婚的不下一百次,我没有一次答应的,郑大人尽管可以去调查,不是卞某人自大,瞧不起别人,其实卞某人的离经叛道,相信郑大人有所耳闻,我认为,儿‘女’的婚姻应该自己做主,等他们长大了自己决定,我不去干涉,因此我的儿子和‘女’儿也没有一个订婚的,儿‘女’长大了要自己对自己的婚姻负责。

        这次回去,卞某便在报纸上刊载我的决定,不然,每年都是几十次这样的提婚事儿,龙王很快就可以见到报纸,这一点还请郑龙王见谅。”卞为鸾考虑了一下,还是拒绝了郑芝龙的好意,不能拿其中一个‘女’儿的幸福作为政治筹码。

        “下官有所耳闻,部堂说的都是事实,既然这样,下官虽然失望,也能理解作为父母的一片苦心。”

        天启七年,发生了‘蒙’古察哈尔部西迁的事件,‘蒙’古察哈尔部西迁可能有多种原因,例如为‘女’真人所‘逼’、或者企图一雪祖先被‘蒙’古右翼‘逼’迁辽东之仇等等。‘蒙’古察哈尔部西迁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蒙’古诸部,而是给明朝、还有后金都造成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察哈尔部西迁之后,以旧地让后金,但是与后金的关系并没有改善。这时后金即使吞下‘插’汉旧地,一时之间也消化不了。然而后金的运气实在太好了,新上台的崇祯皇帝帝竟然帮助后金消化吸收了‘插’汉旧地,尽革其赏,‘蒙’古诸部皆哄然。

        察哈尔部西迁之前,‘蒙’古诸部就已经要求朝廷出兵阻止‘插’汉,但明军没有任何动作。察哈尔部西迁之后,朝廷对察哈尔部也没有采取有力的惩罚措施。受‘插’汉压迫的‘蒙’古诸部逐渐与后金联合,对付察哈尔部。这些‘蒙’古部落一脚踏两船,一方面向明朝求赏、一方面投靠后金。而最大的科尔沁部则选择与新华国作为联盟对象,一脚踏三船。

        这时候,辽东督师袁崇焕也企图抚慰‘蒙’古诸部,为明藩篱。袁崇焕争取‘蒙’古束不的部最大的阻力出自崇祯。崇祯对招抚‘蒙’古不太坚决,犹持两端。

        明朝不积极招抚‘蒙’古,而西迁的察哈尔部对‘蒙’古诸部的压迫也日渐加剧,这两个原因促使一些‘蒙’古部落最终倒向了后金。

        正是因为‘蒙’古察哈尔部的西迁,后金才乘此机会联合受察哈尔部压迫的‘蒙’古诸部,得到人和,更进占‘插’汉在辽东的旧地,取得地利,从而成功地重新强大起来。

        天启四年,科尔沁部首领奥巴经过深思熟虑以后和后金杀马结盟,后金国与嫩科尔沁部正式联合成立了反察哈尔联盟。在随后的时间里,托林丹汗的福,联盟的规模不断扩大。

        天启五年,林丹汗派卓尔济喇嘛当说客,希望能和嫩科尔沁和解,但无功而返。不久,林丹汗亲征科尔沁部奥巴,奴尔哈赤派兵解围,林丹汗又一次选择了撤兵,至此进一步巩固了反察哈尔联盟。

        天启六年,奴尔哈赤授奥巴以土谢图汗名号,至此在反察哈尔联盟的科尔沁与后金并非从属关系,而是平等的,并妻之以‘女’,建立了姻亲关系,使科尔沁成为林丹汗的心腹巨患。

        天启六年四月,由于内喀尔喀诸部从明朝那里领取了可观的赏金后便断绝了与后金国的关系,并堵截后金国的使者。

        几乎与此同时作为内喀尔喀的同盟,林丹汗开始兼并内喀尔喀诸部,后金国与察哈尔同时攻打内喀尔喀,无疑等于巨石压卵,至崇祯四年,战争的结果导致扎鲁特、巴林两部逃亡嫩科尔沁,巴约特被后金国所并,其余两部乌济叶特与弘吉拉特则被灭。

        ‘蒙’古草原的一大政治集团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值得一提的是科尔沁部并没有参加此次瓜分内喀尔喀的战役,甚至还帮助内喀尔喀诸部,最后还冒险收留了巴林和扎鲁特的残部,不过林丹汗兼并内咯尔喀的行为必将导致其‘唇’亡齿寒的不利局面。

        崇祯四年底,察哈尔开始解体,主和派的奈曼和敖汉首领受林丹汗排挤,投靠了反察联盟的嫩科尔沁部,而不是像历史上一样投靠后金,这两部实力强健。

        由于奈曼与敖汉的两大部叛敌,迫使林丹汗率主力鄂脱克西迁,西迁时苏尼特、乌朱穆沁、蒿奇特等部因不满林丹汗的高压统治,越过翰海投奔喀尔喀部左翼车臣汗部,而察哈尔八大营里的阿喇克绰特部因为与大汗本部的不合,并未选择随其一同迁徙,同时也并没有同其他察哈尔万户一样去投靠外喀尔喀,而是最终选择了驻留于旧牧地观望。

        至此,察哈尔八大部,浩齐特、苏尼特、乌朱幕沁、克什克腾、阿喇克绰特、兀鲁特、傲汉、奈曼中的兀鲁特、傲汉、奈曼三大部投奔嫩科尔沁,而阿喇克绰特部不听调遣,苏尼特、乌朱幕沁、甚至部分本部浩齐特属部投靠了喀尔喀的车臣部。至此作为‘蒙’古大汗本部的察哈尔万户未战即败,其实力一落千丈,在无能力和强大的后金国、嫩科尔沁正面‘交’锋,从此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林丹汗在西迁期间突袭了对大汗本部毫无设防的喀喇沁部,致使其部涣散,大部随土莫特万户首领博什克图汗暂时退居河套地区,部众藏匿山野。年底喀喇沁部伙同其他右翼万户发起了对察哈尔部的反击,一度收回了库库和屯,但很快又被林丹汗击溃。林丹汗以所剩无几的力量和强大的右翼诸万户之间进行了惨烈的火并。

        与此同时,后金、科尔沁坐山观虎斗,看着自己最大的敌人之间残杀,兵不血刃的解决了两大心腹之患。

        在看到林丹汗和右翼万户之间的斗争以林丹汗的胜出而告终。为了不给林丹汗于喘息的机会,后金国随即西进,并灭掉了原属察哈尔万户八大部之一的阿喇克绰特部。

        但由于西进时,由于科尔沁并未参与攻打阿喇克绰特部,而是选择了半路撤退,于是后金国也未能在扩大战争的范围,此时喀拉沁万户已经在林丹汗凌厉的攻击下,陷入了非常危险的境界,并加入了后金国的反察联盟。

        崇祯五年,为了拉拢阿鲁‘蒙’古诸部,皇太极以探亲的名义派遣使者前往阿巴噶、阿巴噶那尔等部通好,献马十匹,从此阿鲁部开始于后金国‘交’往。

        阿巴噶、阿巴噶那尔、翁牛特、阿鲁科尔沁四部的台吉们派使通好后金国。

        阿鲁的伊苏特部在内迁途中被察哈尔所败,于是干脆投奔后金国,这样本属于翁牛特大部里的伊苏特部也正式归附了后金国。

        至此阿鲁诸部的大部都于后金国建立了联盟关系,都已经有了于察哈尔为敌的意像。

        崇祯五年‘春’,皇太极开始策划和实施征讨察哈尔部的行动,但是由于嫩科尔沁奥巴以‘蒙’古马不中用等理由拒绝了随后金国出征的要求,这样又给予了林丹汗喘息的机会。

        四月在‘精’心准备后,皇太吉开始征讨察哈尔部。此次西征直到归化城,导致察哈尔的彻底崩溃,有趣的是林丹汗并未选择拼死一搏,而是再次西迁。


  (https://www.shengyanxs.com/read/25965/59195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shengyanxs.com。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shengyanxs.com